反复性早期自然流产妊娠后诊断:
(一)孕期监测
有ERSA史者一旦妊娠应进行严密监测,因为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例如在美国一般人群完全性葡萄胎发病率为1/2000,而有ERSA史者完全性葡萄胎的发病率为1/400,增加5倍。异位妊娠发病率增加2.2-2.5倍。另外,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低体重儿等发病率也显著增加。不同因素引起的ERSA,其妊娠并发症发病率不同,以APA阳性者为高。
(二)激素测定
1.β-HCG测定 HCG由滋养层细胞产生,它刺激妊娠黄体分泌孕酮以支持早期胚胎发育。HCG水平低下,易发生妊娠黄体功能不全,孕激素分泌不足,子宫内膜不能很好地蜕膜化及维持子宫于安静状态,因而易发生流产。HCGβ-亚单位抗原特异性强,与其他激素无交叉反应,放免法测定孕妇血清β-HCG可准确反映体内HCG水平。一般在受精卵植入时(即卵子受精后第6天)即可测出β-HCG。早孕期间β-HCG的变化规律为每2-3天倍增一次。孕囊枯萎(孕7周之后B超只见孕囊而无胚胎或原始胎心搏动)及虽然胚胎正常但今后发生流产者,血中β-HCG水平倍增缓慢。早孕时间隔5-7天重复测量β-HCG,增加不足1倍者发生流产的可能性很大。
2.雌、孕激素测定 早孕期间雌、孕激素测定在预测及判断流产方面的作用尚不十分肯定。有报道认为早孕期间动态观察雌、孕激素变化,如上升缓慢,易发生流产。但这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积累资料,目前无临床实用价值。
(三)超声检查
孕早期胚胎原始心脏搏动对预测流产具有一定作用。孕5周(从末次月经计算)B超检测有胎心搏动存在,将来发生流产的机率为2%-3%,未观察到原始胎心搏动,发生流产的机率为29%。原始胎心搏动正常,但孕囊较正常为小,流产发生率也增加。所以孕8周时作B超检查,如无胎心搏动或孕囊小,预示流产可能性大。ERSA随孕妇年龄及流产次数增加而增加,但孕早期B超已见到原始胎心搏动,则孕妇年龄和既往流产次数对本次妊娠无不良影响。
(四)孕妇血清AFP测定
AFP是胎儿肝脏及卵黄囊产生的特异性蛋白质,可渗透进入母体血液循环。不同妊娠月份孕妇血中AFP含量不同,如果AFP值大于相同月份AFP值中位数的2.5倍为过高,小于中位数的0.4倍为过低。AFP值过高或过低均提示可能为不良妊娠,如开放性神经管畸形AFP升高,胎儿染色体异常AFP偏低。胎儿畸形及染色体异常易发生流产。
(五)遗传学检查
1.绒毛活检 孕40-70天,用细的塑料管经宫颈吸取少量绒毛,作核型分析或分子遗传学检测,以诊断胎儿染色体畸形等遗传性疾病。
2.羊水穿刺 孕10周后,经腹壁抽取一定量的羊水,作胎儿细胞培养,核型分析。
3.孕妇外周血分离胎儿有核红细胞和滋养细胞 妊娠期间胎儿有核红细胞及滋养细胞通过一定途径可进入母体血循环,采用单克隆抗体等技术可从孕妇外周血中分离得到胎儿有核红细胞及滋养细胞,对胎儿作遗传学检查。此法优点是对胚胎无任何不良影响。
(六)流产胚胎的检查
一旦发生流产,有必要对流产的胚胎作细胞遗传学、形态学及组织学检查,以寻找此次流产的原因及预测今后妊娠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