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间出血理论上可将其分为三型:
1、围排卵期出血:出血量都很少,持续1-3天,发生原因不明,是否因排卵前血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过多或内膜对雌激素波动过度敏感尚未清楚,出血可时有时无,一般仅对症止血治疗。
2、经前出血:在基础体温下降前即有少量出血,持续日数不等;基础体温下降后出血量增多如月经,并按时停止,发生机制可能由于黄体功能不足或过早退化,处理可在出血前补充黄体酮,20mg,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续5-7天,或HCG5000IU,肌内注射,每周2次,亦可在早卵泡期用氯菧酚胺,改善黄体功能。
3、月经期长:出血达7天以上仍不停止者,对照基础体温即可与经前出血相鉴别,发生机制不明,推测能因新的卵泡分泌雌激素不足,内膜修复不良,或黄体退化异常,引起内膜脱落不全,治疗设施为:月经周期5-7天起给小剂量雌激素促使内膜修复,或在前周期的黄体期用孕激素促使内膜规则剥脱,放置避孕环后出现月经期延长,原因是异物刺激使内膜有炎性反应或合成PGs过多,经抗炎及抗PG药治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