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新生儿惊厥病因多样且可同时存在,分类如下。 1、围生期损伤 包括围生期窒息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 2、感染因素 包括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宫内感染巨细胞、风疹、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等可引起惊厥,多伴有肝功能损害、白内障、发育落后等。 3、代谢异常 低血糖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高钠血症及低钠血症、胆红素脑病、氨基酸代谢紊乱等。 4、先天畸形 脑发育障碍、脊膜膨出、隐性脊柱裂、脑积水、小头畸形等。 5、其他包括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维生素B2依赖、药物中毒,药物撤退综合征等。 二、病情分析 新生儿惊厥发作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与正常活动特别是刺激觉醒后的颤动不易区分,应注意鉴别。可分为五种类型。 1、轻微型 常见,表现为呼吸暂停、眼强直性偏斜、眼睑抽动、眨眼、吸吮动作,上肢和下肢表现为游泳及踏板样动作,偶有阵发性发笑。 2、多灶性阵挛型 是由一个肢体移向另一个肢体或身体一侧移向另一侧的游走性、阵挛性抽动,常见于缺氧缺血性脑病、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和某些代谢病如低血糖、低血钙等。 3、局灶性阵挛型 一侧或一个肢体或身体阵挛性抽动,多由于局部脑损伤如脑实质出血或梗死引起,一个肢体或一侧面部缓慢阵挛性抽动、可播散至同侧其他部位,无意识障碍。脑电图可见同侧有高幅尖波放电灶,或向对侧半球传播。 4、强直型 表现为肢体过度伸展,不对称,可有全身强直伴眼偏斜,多由于前脑功能紊乱、早产儿多见,见于核黄疸、某些氨基酸尿症。脑电图显示爆发抑制型的高波幅慢波。 5、全身性肌阵挛型 此型新生儿期少见。上肢和下肢有同步性抽搐动作,常表示有弥漫性脑损伤,应与新生儿在应激状态下过度兴奋状态即颤动相鉴别,颤动时没有眼球运动,也没有呼吸形式改变,脑电图亦有可有助于鉴别。 生后24小时到1周内发生惊厥多见于细菌性脑膜炎、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脑发育不全、低血糖、低钙血症、核黄疸、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虫感染等;生后1周后惊厥多见于氨基酸代谢紊乱、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