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早产 被确认为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国外资料不同胎龄的发病率:28-30周岁发病率大于70%,31-32周发病率为40%-55%,33-35周发病率为10%-15%,大于36周岁发病率为1%-5%。出生体重小于2500g者约10%-15%发生HMD,其中小于1500g者发病率较高。 2、围生期窒息 是增加HMD发病率和影响其严重度的重要因素,围生期窒息可能影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和肺动脉痉挛。 3、糖尿病母亲的婴儿 HMD的发病率为无糖尿病母亲的同胎龄婴儿的5-6倍,糖尿病母亲的胰岛素水平升高,具有拮抗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可延迟胎儿的肺发育成熟。 4、其他的危险因素 急症剖宫产,正常分娩的子宫收缩可是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促进肺发育成熟,剖宫产缺乏这种刺激。
二、病理生理 1、通气和换气功能不足 婴儿肺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时,肺泡逐渐萎缩,肺变得僵硬,引起肺顺应性较正常低。约为正常的25%,胸腔气体总容量减少,死腔及死腔/潮气量比例增加,血流进入肺脏不能进行充分气体交换,通气不足引起低氧血症及呼吸性酸中毒。 2、继发于低氧血症的病理的病理生理改变 肺动脉压力仍维持在胎儿水平,动脉导管开放,存在右向左分流。低血压、低氧血症使心肌收缩力降低,周围血管舒缩反应减弱,酸中毒和低血容量也可使血压降低,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系由葡萄糖无氧代谢、乳酸堆积所致,低血压促使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加重,三者形成恶性循环。因二氧化碳在体内潴留,形成混合性酸中毒,组织的血流灌注及氧合作用降低,脏器功能受损。例如肾脏受损使水和氢离子排出减少;肠道受损使肠蠕动减弱甚至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肠黏膜受损产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可产生缺氧血性脑损伤和颅内出血。
三、预防 1、预防早产 加强对高危妊娠和分娩的监护,准确测量双顶径和羊水中L/S值,判断胎儿大小和肺成熟度。 2、促进胎肺成熟 对孕24-34周需提前分娩的胎儿,出生前48小时给孕母肌注地塞米松,可明显降低RDS的发病率。 3、预防性应用PS 对胎龄小于28-30周的早产儿,力争在生后30min内常规使用,如无条件争取在生后24小时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