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少宫颈粘连和宫腔粘连发生率,作者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2004年5月至2008年8月,因停经5~12周经B超确诊为早孕而要求流产的孕妇5768例,联合乡镇计生干部共同随访,剔除随访资料不全者45例,余下的5723例作为研究对象。合并妇科炎症者先给予抗炎治疗。将2004年5月至2006年4月的2795例作为对照组,2006年5月至2008年8月的2928例作为研究组。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孕次及流产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 两组孕妇一般情况
1.2 方法 (1)药物流产:5~7孕周符合药物流产适应证者,对照组845例,研究组824例。均在门诊服用米非司酮25mg,2次/d,共3d,第4天来院服米索前列醇600μg,留院观察,待绒毛排出后离院,常规服用抗生素及新生化颗粒7d。对照组若阴道出血超过10d,需来院复诊,常规做腹部B超,如宫腔回声异常有强回声光点、光团,即行清宫术,术后服抗生素及新生化颗粒5d;B超宫腔回声无异常者,继续给抗生素及新生化颗粒,直至阴道出血停止。研究组若阴道出血超过10d,需复诊,常规做阴道B超。将阴道超声探头套入7寸半无菌手套中指,排净探头处空气,使探头与指套紧贴,消毒外阴后即可操作,宫腔有异常回声者,亦行清宫术,术后抗生素使用同对照组。B超宫腔无异常回声者,给人工周期。(2)人工流产或无痛人流:6~8孕周要求人工流产者选用,对照组460例,研究组518例。阴道冲洗及消毒后,在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片600μg,将药片掰成4小块放入。1~3h后行人工流产或静脉麻醉无痛人流,按照妇科手术常规操作,对照组术后口服抗生素及新生化颗粒7d,研究组根据手术情况及孕次、人流次数确定是否加人工周期。(3)药物流产加清宫:8~12孕周者选用,对照组290例,研究286例。药物流产方法同上,所有病例待胚胎排出后常规行清宫术。两组术后处理同人工流产。(4)人工周期:手术有难度、宫壁毛糙、孕产次≥4次、刮宫≥3次(包括本次妊娠)者,研究组230例。给倍美力片0.625~1.25mg或补佳乐1~2mg,1次/d,共21d,后10d加用安宫黄体酮片10mg,1次/d,共1~3个周期。
1.3 随访 观察两组孕妇阴道出血、腹痛、月经复潮时间及经量,结合B超检查,必要时B超下探测宫腔。术后月经量较前减少一半视为经量减少,不包括诊断为子宫内粘连者。
1.4 宫颈、宫腔粘连诊断标准 凡有吸刮宫等宫腔操作手术史,发生闭经或月经过少,并伴有周期性腹痛、肛门坠胀等主诉者,应首先考虑本病的可能。妇检宫颈有举痛或摇摆痛、子宫压痛(子宫可略大或正常大小),HCG阴性,B超示子宫内膜薄、内膜线不清或不规则、宫腔积液或盆腔积液,周期性腹痛时探测宫腔有暗红色血液流出,据此便可作出诊断。同时,黄体酮试验无撤药性出血(或少量出血),妇科内分泌检查无异常。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宫腔操作情况 两组药物流产不全清宫比较,研究组清宫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阴道B超对宫腔残留的筛查比腹部B超敏感。两组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常规清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宫腔操作情况[n(%)]
2.2 两组经量及子宫内粘连比较 研究组经量减少及子宫内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3 两组经量及子宫内粘连情况